調查研究如何求“實”?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闡述——
2018年2月,赴四川考察調研時,總書記指出:“要多調研、摸實情,盯住抓、抓到底,崇尚實干、力戒空談、精準發力,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,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。”
2022年12月,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,總書記強調,要營造環境、創造條件,鼓勵基層干部群眾講真話、講實話、講心里話。
…………
深入基層一線,聽實話、摸實情、辦實事,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。
聽實話——“千萬不能搞形式主義”
上世紀90年代,習近平到福州任職不久,就倡導推動“四個萬家”——下基層到老百姓家,開展“進萬家門、知萬家情、解萬家憂、辦萬家事”活動。他還提出四條具體要求,第一條就是“要深入扎實,不搞形式主義,要真心實意地深入群眾,與群眾交朋友,而不是為下基層而下基層”。
△1989年7月19日,習近平在福建壽寧縣下黨鄉調研并召開現場辦公會。會場設在小學里,臺上是一張桌子、三把椅子,鋪在桌上的是村民從家里拿來的床單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調查研究千萬不能搞形式主義。
2013年9月,總書記來到燕趙大地,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。在生活會召開的一個月前,他在北京專門聽取匯報,嚴肅告誡:“我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會,可不是聽你們講鶯歌燕舞的,要有真正的批評和自我批評。”
在專題民主生活會上,河北省委常委班子“既有紅紅臉、出出汗的緊張和嚴肅,又有加加油、鼓鼓勁的寬松與和諧”。
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焦裕祿講過的“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”,道出調查研究的目的“是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”。
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:“現在調查研究好像還有一個‘功能’,就是讓別人知道我在調查研究,我在忘我工作,我在接觸群眾。”他批評說,這樣的調查研究“本來目的倒變成次要的、甚至可有可無的了”。
言之鑿鑿,情之切切。
摸實情——“把情況摸透了,心中更有數”
為了察實情,真正幫助群眾解決問題,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深入一些偏僻、困難的地方。他說:“看了困難多、問題多的地方,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,也有利于我們正確決策。去了就不要興師動眾,做到既能輕車簡從,又能深入一些地方。”
2019年4月15日,重慶的大山深處迎來一次特殊“抽查”。
這天一早,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出發,乘飛機抵達重慶,再轉火車、換汽車,來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。
在學校與師生交談、進食堂了解貧困學生餐費補貼和食品安全衛生情況,到貧困戶家中看望,察看自然環境、村容村貌……雨后初霽,沿著濕滑的鄉間小路,總書記走進老黨員、已脫貧戶馬培清家,已是下午五六點鐘。
農家小院里,一張方桌,幾條長凳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招呼村民代表、基層干部、扶貧干部、鄉村醫生等坐下來細細聊。
總書記與大家擺政策、聊變化、謀發展。“我專程來看望鄉親們,就是想實地了解‘兩不愁三保障’是不是真落地,還有哪些問題。”他笑著補充了一句,“這次到重慶來,就抽查你們這一個點。”
回到重慶市里,已是夜深??倳洖槊撠毠缘某煽兏械叫牢浚?ldquo;看了這么一個村,我心里是有底的。”
一天時間,從首都到省、市、縣,再到鄉、村,一路馬不停蹄,一竿子插到底,親臨脫貧攻堅第一線。這樣的節奏,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的常態。
正如他此前所說:“到邊遠地方去,同群眾聚一聚,見見面,聊聊天,有什么不好?有些地方待上一天也可以,把情況摸透了,心中更有數。搞得深一些,比浮光掠影、走馬觀花走好幾個點效果要好。關鍵是不要弄虛作假。”
辦實事——把“圓夢工程、民生工程切實搞好”
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調查研究要“拜人民為師、向人民學習,放下架子、撲下身子,接地氣、通下情”“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、出實招、辦實事、求實效上”。
2013年2月3日,臘月廿三,海拔2400多米的甘肅定西元古堆村格外寒冷。
繞過九曲十八彎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村民馬崗家破舊低矮的土坯房。
黑黝黝的墻根處放著一口水缸。
“你們吃的水是怎么來的?”總書記舀起一瓢水,嘗了嘗。苦咸水的滋味讓他眉頭緊鎖。
來源:網信中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