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做公益,山區的土路留有他車輪的轍印,山坡上的小路留有他的足跡,山莊農戶家里留有他的身影。整整十年,他幾乎把所有空余時間都傾注在了公益事業上。他叫張輝,是長治市一家企業的普通職工。四十不惑,仍熱心于公益事業。1月23日,記者通過張輝的講述,了解了他背后的公益故事。
私家車成了“公益專用車”
今年40歲的張輝,是長治市一家熱力公司的司機,性格樸實憨厚,喜歡助人為樂,2008年的一天,因結識了公益人劉保,便一腳踏進了公益大門,從此一發而不可收。
十年來,他幾乎把所有空余時間都傾注在公益上。張輝有一輛面包車,在這十年間成了他的“公益專用車”。這輛“專用車”為公益活動跑了二十多萬公里,到過四五十個貧困山村,看望了一百多戶貧困家庭。
由于跑的都是山路,面包車提前報廢,可公益之路不能斷。張輝每月收入并不高,為了不影響繼續做公益活動,他湊錢買了一輛新車。
多年來,他節衣縮食,從工資里硬是擠出一萬多元,捐給最需要幫助的人。
受助人把他當親人
說起張輝做的好事,他的伙伴們如數家珍。
長治市平順縣村民劉雙紅,雖然下肢癱瘓,但她自強不息,做出的繡品讓人感動。由于張輝的關愛,他們成了好朋友,張輝也是通過各種方式,幫助劉雙紅銷售繡品。
平順山區盛產紅薯,農民把剩余的紅薯做成粉條想增收,但最大的困難是銷售。張輝詳細了解了制作情況后,主動聯系公益組織前來幫忙,解決了粉條銷售問題。
平順縣槐樹坪的一位獨居老人,把張輝當成了自己的親人,只要見到張輝就有說不完的話。
虹梯關鄉庫峧村有位獨居的殘疾老人,張輝見他燒火做飯很不方便,沒隔多久就給老人買來一個電飯鍋……
不少人可能會認為,長期堅持公益事業,需要有比較好的物質條件才行。但張輝的行動告訴大家,一個人是否富有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心懷大愛,擁有對公益事業的滿腔熱情和堅持不懈的精神。
張輝的一位朋友說:“因為有著一顆愛人之心,張輝做公益非常執著。盡管在做公益的道理上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,但他沒有絲毫退縮,更不會選擇放棄。希望媒體能夠多宣傳他,讓更多人了解張輝的事跡,學習他的精神,讓世界充滿愛。”
采訪最后,談及為何對公益事業如此執著,張輝只是簡單地說:“幫別人就是幫自己,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他人,是自己最大的快樂。”
(轉載《山西青年報》 本報記者 連永寧)